生态农业
曹林奎,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农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技园区专家组成员。
农业文化
王思明,男,1961年生,农学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农业史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作物栽培、水稻
金千瑜,男,1959年生,博士,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成员。 现主要开展水稻株型与生理生态调控及高光效超高产栽培、水稻机械化栽培理论与农艺农机配套生产技术、水稻抗旱生态生理与旱作节水技术、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与稻禽、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等研究与示范推广。 曾主持和承担国家及部(省)科技攻关、国家948、国家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多次赴国外开展水稻科技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专家咨询顾问工作。获得农业部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及部、省农业丰收奖6项等科技奖励,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3本。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岗位。曾获韩国农村振兴厅(RDA)荣誉科学家和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甘薯加工
钮福祥,男,1963年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研究员,加工利用研究室主任,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功能食品与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理事,徐州市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优秀人才培育对象。 主要从事甘薯等农产品产后深加工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任务、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部财政预算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项目)近3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含通讯作者),出版论著4部(其中3部合著),获国家专利2项,制定企业标准3个。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鉴定成果2项。作为主持人,研究开发了甘薯及果蔬脆片系列、低糖甘薯脯、药用甘薯浓缩口服液、紫薯饮料、紫甘薯花青素含片、甘薯膳食纤维胶囊等新产品、新工艺10余项,部分成果已投入生产应用,并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金融
翟留栓,男,1964年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专家、京东云特聘专家、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涉农产业价值链分析讲座教师。研究方向: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 主要课题:1、农村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研究,2016.2—2017.12,亚洲开发银行课题;2、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及对东南亚国家的启示,2017.12-2018.7 亚洲开发银行课题;3、农村科技创新与创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4.4-2015.6;4、农产品流通交易型主体发展状况报告,《2013 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万字,2013 年 10 月 5、农产品运销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展望,《2012 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万字,2012 年 7 月;6、北京市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发展规划与产品设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两个保险已经在北京推开,2015 年。
智慧农业
汪小旵,男,博士,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农业专委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农机工业协会副会长。致力于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现代设施农业及环境自动控制技术、精确施药施肥和灌溉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生物信息探测与传感技术等方面研究。
水产养殖
刘其根,男,1965年生,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系主任、水产养殖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兼任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四届国家水产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水产标准化委员会淡水养殖分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委员、上海市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1)淡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及其控制的生态学、渔业或养殖水域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2)水产动物的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营养动力学和食物网相互作用及其关联机制;(3)生物入侵生态学和水产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学;(4)生态养殖技术(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与综合养殖生态工程;(5)湖泊、水库鱼类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等。
农产品加工
刘春泉,男,1959年生,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江苏省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果蔬加工及产业化开发和农副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研究。 近5年来承担部省级项目20多项。曾获江苏省科技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农科院科技开发特等奖2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农业部行业标准2项、江苏省地方标准1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期刊论文70篇;开发的鲜食玉米保鲜加工研究成果在省内外近20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茶树栽培
韩文炎,男,1963年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树生态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政府间茶叶小组专家组成员,“有机茶”和“气候变化”工作组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称号,多次获得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主要从事茶树栽培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AO国际合作和省部级重点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次,其中7项次为第1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编写科技著作16部,其中主编7部;编制农业行业标准5项,其中主编2项;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其中SCI 论文30多篇。
茶叶加工
丁勇,男,1970年生,研究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及高效生产等相关技术研究。曾主持、参加院(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院(市)科技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成果5项、授权专利5项,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独著发表论文40余篇。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