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聚焦县域现代农业发展,11月23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张玉香就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县域发展推到了前台,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紧密相连,切中要害,具有话题性和讨论空间。
一、县域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全面的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统领和总抓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县域乡村的具体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的总要求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农民生活等“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县域乡村的具体落实。只有坚持这五方面一起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县域发展的全面进步、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补齐县域乡村发展的短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突出的体现是在县域农村农业: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县域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县域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新增长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就是城乡之间的要素、资源、产业、空间等多方面进行融合,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县域融合发展中意义重大,我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基础较为薄弱,而且涉及人口多,实现难度大。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实现。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二、县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握着力点
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域则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是关键,县域农业农村振兴是关键,各位县委书记是关键。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我们要以优惠的政策、精简的审批、精细的服务、便捷的融资等举措,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新入驻企业、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 “凤凰”来落户,为县域发展拓展了消费能力、蓄积了人力资源。
产业融合发展,是时代要求,更是县域自我发展的要求。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结合文化旅游等资源,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稳定发展,及时形成“产品互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融合发展格局。
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主体在企业、在园区。企业聚人才,园区聚人气,更聚“财气”。乡村振兴需要有具体抓手,而企业和园区就是两大抓手。越来越多的县市在申请农业项目,建设产业园,科技园,田园综合体等,这些都需要企业的参与,一是因为企业有资金,二是因为企业有人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稳定发展。
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要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乡村振兴一盘棋”理念,统筹摆布功能区块,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环节,让乡村振兴有章可循,科学推进,科学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实际条件,合理规划建设时序,分步实施。
三、县域要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是具体针对二十字要求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目标任务和细化实化具体操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有序推进的重要依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县域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县域发展必须清晰这一趋势,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提高农业体系供给质量和效率。去年是“农业品牌推进年”,今年是“农业质量年”。
关于推进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四个大的方面入手。
(一)推动农业优质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深化县域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并举,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关键抓手。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要注重高产与高效协同,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链接三产融合,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水平发展,以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引领产业发展。三是依靠科技与主体,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高效发展,推动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是强化培育与保护同步,做足品牌文章。
(二)品牌强农引领县域质量兴农战略
农业品牌化是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促进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提档升级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推动农业高端化发展,从产业链顶端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三)市场渠道带动县域农业产业提升
实施产销对接,产品生产是基础,市场流通是关键。在农产品由数量走向质量、由产品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要始终注重研究市场,尊重市场规律,积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生产。不断强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延伸产业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一是要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大力加强农产品流通和营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助力解决部分农产品卖难、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的问题。二是创新现代流通方式。要创新短链流通模式,推进产地市场和新型经营主体与超市、社区、学校等消费端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减少市场流通环节,促进产销高效对接。
(四)产销对接助推县域产业发展和扶贫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扶贫,产销对接是关键。在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提升和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的同时,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要在推进多方合力上下功夫,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形势下,加快形成产销精准对接、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运用多种方式产销衔接,完善供应链。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种类、地域情况和市场经济环境,要不断完善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产品直销等多种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发挥“线上+线下”互补优势。开展展会促销、网络促销等多种对接方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县域是主战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县委和县委书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县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县域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这次在江苏宿迁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就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各界关心的问题一起探讨交流,也是本次大会探讨话题的价值所在。
农业规划咨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田园综合体规划、农业(旅)综合体规划、国家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规划、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农村一二三融合规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
座 机:010-62335590
晋老师:130211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