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属于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国家农业公园缘起
农业部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
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有关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四大特征
主题化:成功的国家农业公园一定会有鲜明独特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吸引游客,提升园区的魅力和形象,提高园区的盈利能力,如日本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景观化:国家农业公园的景观化,主要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创意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大地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这种创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花卉打造壮丽的花田景观,一种是在农田打造艺术图案,如荷兰的春季花海和法国的薰衣草花海。
公园化:国家农业公园,其实就是按照公园的空间布局和经营思路,以特定农业主题和农业文化为基础打造的特色体验空间。它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娱乐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如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
规模化: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较大,占地一般都在数千亩甚至数万亩。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一般采用一园制、多园区、多产品组合的模式,如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六要素
与乡村、农业文化相关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具有吸引广大旅游休闲者的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
产业结构中必须有农业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作为重要方面;
有对乡村实施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考量;
以村域范围为主体来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
尽力保留原农户、农民的人居原生态,农民生活情景应活化与融化在农业公园游览体系当中;
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
国家农业公园标准
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
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外界口碑评价良好。
乡村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保护传承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效果良好,有相应的乡村遗产保护传承荣誉。
耕地与农林用地保护状况良好,农业产业(农林牧渔)及内部产业结构和谐发展。
社区生态环境、产业区生态环境、旅游服务提供区生态环境良好。
经济组织形式先进、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管理模式健全、经济发展总量在同级区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就业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子女入学率在同级区域中居于领先水平。
区内有较为完善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出行运载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设施。
有鲜明、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力广、美誉度强。
现有规划设计符合国家农业公园各项标准要求。
中农富通案例分享
国家农业公园的本质是农业与公共休闲功能的高度融合,以城乡统筹为理念,以一产为基础,以三产为特色,以二产为辅助;同时关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营建、旅游休闲、品牌塑造等多种价值的实现,符合未来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2014年,玉林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规划设计玉林“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是玉林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所打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型现代特色农业样板区。按照“两区同建、全域5A、国际慢城”的理念,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康乐美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品位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让游客在旅游观光过程中,感受现代田园都市的气息。2015年,获批“中国农业公园”称号。
2011年,中牟县政府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规划设计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作为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先导区,位于中牟县雁鸣湖镇,占地约1万亩,北至运粮河,东南至丁村沟,西接雁鸣大道,三面环水一面临路,是一座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乐园。主要规划建设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区、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区、精品果蔬示范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6个功能分区,现已入驻企业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