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鱼喜欢水温稳定,而菜又偏爱大温差,这对矛盾是鱼菜共生圈经常讨论的话题。如此“性格”迥异,怎么可能生活在一起呢?
尽管人们对鱼菜共生最早在哪里出现有一定争议,但在久远的年代确能找到其存在和痕迹。在古代,中国南方和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就有稻田养鱼的历史,比如浙江丽水稻田养鱼,距今1200多年历史。
如今,“鱼菜共生”在科学家和园艺达人的推广下焕发新生。它不仅让都市里的人可以在办公室、阳台、屋顶花园轻松打造微型生态系统,还被学界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代表,是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鱼菜共生,作为一种融合水产养殖和无土栽培技术的循环生态种植方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简单而言就是用鱼的泄物来种菜,通过电力驱动水体闭合循环:鱼负责进食、排泄有机物,微生物负责分解鱼粪、提供养分,植物负责吸收养分、净化水体,残根由鱼类食用。整个系统能够做到水循环利用、有机排泄物循环利用,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鱼菜共生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保、安全健康优势,可能成为全球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很多关心鱼菜共生的人都在问,鱼菜共生在未来能成为一种主流农业生产方式吗?
1. 在生态环保上,鱼菜共生由于其节水特性和资源循环利用特点,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未来,一旦生产技术成熟,世界一些国家可能会为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不惜成本代价,大力推广这一生产方式。
2. 鱼菜共生属于生态型设施农业,可能在城市生态农业这一领域大放光彩。建设生态城市,利用城市空闲空间开展食物生产,减少食物里程,是城市演进和社区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鱼菜共生,能够为阳台种菜提供稳定的植物营养来源,并且能够代替基于化学营养液的无土栽培,推动城市社区有机无土栽培的普及。
3. 地球人口不断增加,人类需要更多的种植空间。由于城市建筑过度扩张,未来会有大量空置或废弃的建筑场地空间,将成为鱼菜共生食物生产的场所。
4. 鱼菜共生系统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可以走进家庭、学校、医院、公司、社区、餐厅以及各种服务会所,成为城市的绿色美化装置,推广范围宽广。
目前,鱼菜共生在家庭和城市园艺领域,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具备推广的技术条件。而在专业级别的高效生产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1.如果技术管理不到位,高产量和少病虫害都只是神话。
水产养殖管理不到位,鱼的疾病爆发,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种植管理不当或不严谨,作物遭受病虫害,同样会发生减产或绝收。
2.鱼和菜的种养比例、营养平衡难以掌握。
不同的理念,导致系统设计差异,种养比例各不相同,目前尚未形成定论,或者说并无定论,只能框定大致范围。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存栏密度、饮食习惯;不同的菜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泛泛来谈鱼菜比例和营养平衡,只能起到概略指导作用,专业运作必须针对具体的鱼和菜来设计系统,而相关的研究深度广度都比较欠缺。
3.鱼排泄物中的养分,并不能和各种蔬菜所需的营养种类及数量实现精确静态匹配,同时还需要动态匹配。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营养调控或补充。如何科学地进行量化补充,还需要智能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支撑。
4.鱼和菜生长的最佳水环境有差异。
两者在同一水体环境下共生,就需要做出水质的折衷调和。水质过于酸化,鱼的生长受到抑制,或有生存危险。水质过于碱化,蔬菜的生长受到抑制,或者无法健康生长。因此,需要两者兼顾,实现最佳匹配。如何根据在地的水质,采用生态的方式调控水体,是对各个农场运营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配备需要的水质检测仪器。
5.在鱼菜共生系统中,要种好各种蔬菜,必须精通植物营养学。
面对植物生长出现的各种营养不良现象,要能够准确判断,采用正确的方法调整补充。对于简易型的草根系统,要通过技术人员的经验来把控;对于高科技含量的商业系统,需要元素级检测仪器和传感器信息系统的支撑。
不过,一旦这些技术突破,在生产实践有了足够的积累,将具备商业推广的技术基础。鱼菜共生系统在世界各地传播,实现的不仅是一个新型农业循环的发明,也是一次回归自然,与自然讲和的平衡尝试。平衡的不仅是原理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公司设计的鱼菜共生系统创造性的将微纳米气泡技术与鱼菜循环系统完美结合,通过自主研发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把气体(如:空气、氧气、臭氧等)用高速旋回切割方式溶入水中,快速、高效地制取微纳米气泡水,提高气体在水体中的溶解效率,为鱼类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通过循环系统将微纳米气泡水运送至植物根系,有效提高植物根系含氧量,促进植物生长。
长三角农业规划 安徽中农富通官方微信 扫描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行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