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智慧农业”是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直接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及产业自身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求。
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精确农业”的构想并在此后多年的实践中成为“精确农业”绩效最好的国家,这为“智慧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现阶段,美国利用物联网科技开展“智慧农业”生产的水平世界领先,带动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全新变革。
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生产及经营环节借助于农业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生产流程的数据共享及智能决策
美国中西部地区在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种植方面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应用使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特别是从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预期的全生产流程一直处于智能决策的状态中。
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是实时监测并查清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田地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状况(如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使用红外成像系统配合卫星鸟瞰和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情况,配合生物量地图系统及时判断作物是否缺少营养素,将数据传给化肥供应商,直接获得当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料配方,从而通过变量施肥技术动态调节耕作过程中的水、肥等生产要素投入量。例如FarmLogs与Cropx分别是美国农业智能化管理及生产方面的代表性企业。
FarmLogs是2011年成立于硅谷的一家基于云平台的生产管理平台类公司,农场主通过桌面WEB界面及移动端App来管理农场。目前FarmLogs覆盖了全美15%的农场,2014年上半年其市场份额翻了3倍。
Cropx是一家能提供农业智能化灌溉乃至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的企业。Cropx开发一种土壤探测硬件,探测地形、土壤结构和含水量,在农场建立起土地的“物联网”,帮助农户节约大量灌溉用水。
此外,大型农场(销售额50万美元以上)均使用产量监控器,并辅之以GPS、耕种区域地图、耕种作物种类和植物种群信息等,这些信息实时传输给软件系统,经过系统分析,做出实时判断,在未收获作物之前形成产量报告,有助于对农作物合理定价。相对于大型农场,美国小型农场(销售额25万美元以下)的发展模式日益趋向于“植物土厂”。在美国家庭农场中,由于小型农场占比高达88 %,这种“植物土厂”的发展空间伴随物联网科技的进步将愈加广阔。
(二)流通环节借助农业电子商务不断改造升级
美国的农业流通较早地采用了电子商务技术,农业流通模式不断创新升级。为提升产品安全溯源及定价能力,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均构建了从生产者到需求者的网上直销渠道。其中,农产品电商通过企业对企业(B2B)与企业对消费者(B2C)双结合的模式对接种植、养殖主体及农资电商则采用B2B模式,对接种植、养殖主体及农资企业,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农业流通渠道体系。
随着“智慧农业”生产中农场主从生产者向管理者转型,农资需求日益从单纯的产品需求向综合的服务需求转变,大农资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服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需,为弥补此前只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的短板,孟山都公司于2013年收购天气保险公司,向农业大数据业务进军,全力打造大农资一体化服务体系。孟山都通过天气保险公司的数据信息平台为其种子及化肥客户提供农业数据产品等信息化服务,天气保险公司所拥有的信息优势预期将带来200亿美的收入。
美国的农产品在线销售平台不断创新。2011年,积极引入“私人定制”这一社会化电商的新思维,创造性地打造了“食物社区”(即由带头人将临近的消费者与当地中小农场连接起来)的团购型概念。以Farmigo网站为例,它为每一个“食物社区”制作专门的购物网页,是一个链接农场和消费者的在线平台。农场主通过它管理农产品的产销及配送,消费者通过它直接从农场购买优质新鲜的农产品,从而让农场及消费者都得到实惠,实现“双赢”。
2013年,美国农场使用数字用户专线(DSL)的比例为6.0%,信息化水平达89. 6%,由此带动农业电子商务进入高级阶段。更具价值的是,农场主及农产品经销商需要随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的宏微观信息,根据价格、行情变化等情况指导农业生产的品种、数量等,从而保证“智慧农业”生产导向的正确性。美国的农业经营主体也由此将其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世界各国。
(三)有强大的技术和政策为支撑
美国有100多个信息收集处,每天汇总分析并发布全美各类农业信息;大量农业基础数据是公开的资源,行业壁垒低,加之农场主对技术服务尤其对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的迫切需求,使大数据公司层出不穷且呈蓬勃发展之势。
AGRI-COLA, AGRIS, Preview等多个强大数据库及物联网科技等创新成果给美国“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科研资源和技术条件。多层次的农技推广及服务体系有利于各种新技术的落地实施。1966 -2014年,美国先后出台了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为“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
启示
2010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批准了一批物联网试点项目,现在已河南、陕西、北京、江苏等省市启动,分别在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动物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其中,在小麦等主粮产业上运用物联网技术及采用养牛、养猪的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已成为我国农作物种植业及动物饲养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路径。
同时,全国许多省市均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科技的应用。其中,上海市“智慧农业”领先各地。上海市现已构建了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为政府监管部门及农业生产者提供公共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新疆建设兵团大规模采用物联网科技分析和管理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青海省互助农业示范园区现已建成青海省首个高原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在设施蔬菜、花卉种植、畜禽养殖等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带动高原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后我国发展“智慧农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信息技术和“智慧农机”的研发
未来各地应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着力突破适用于农业动态多变环境使用的关键技术。
农业物联网发展要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优先发展;同时开展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研究,努力实现农业物联网科技的多领域平衡发展。
积极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加快农业应用云计算服务平台研究,支持农业与农村智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认真做好产业构建与发展、技术演进和体系构建等顶层设计,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研究。
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智慧农机”。我国的农机企业应将大数据作为农业机械决策的大脑,努力研制具有查询、调度、定位、测量、计算、管理等诸多功能的“智慧农机”。
(二)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切实提供“智慧农业”服务
目前,国内农资龙头企业,如史丹利、金正大及大北农等均已涉足电商。面对农资终端的不断下沉,各大农资龙头企业正力求实现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的一体化,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农资生产商与农户间的“去中介化”。
目前入驻“云农场”的农资企业已有上百家,上线品牌超过千家。同时,农业科技服务及农村金融服务也将迈上新台阶,农业部科教司正在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未来,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质量的提升,强调农业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鼓励并引导农民更多地运用农业电子商务来发展效益农业。
(三)建设“智慧农村”,培养“智慧农民”
建设“智慧农村”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网络提速让“智慧农村”逐渐从设想走向现实。中国知网研发的CNKI "智慧农民”云平台,开辟了集学习、交流、办公、管理与考核一体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全国各地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借助此平台正努力构建综合、高效的农业知识服务体系,为培育“智慧农民”提供多方位的农业知识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各地要继续加强农村地区通信、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的全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28.8%、农村网民达1.78亿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农村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当前的紧迫任务是通过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及相关技能培训,使家庭农场主、专业业大户、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率先成为“智慧农民”,成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以力量引领广大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相关阅读:浙江乡村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