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
发布时间:2017-01-09
访问量:

2016年12月31日,农业部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00万吨,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规划》提出,到2020年渔业产值达到14000亿元,增加值8000亿元,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渔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0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县5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5%。《规划》明确了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调减控制捕捞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六大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
1
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合理布局海水养殖,调整优化淡水养殖,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

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压减低效、高污染产能,大力发展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加强品种创新和推广,构建现代化良种繁育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广全价人工配合饲料,逐步替代冰鲜幼杂鱼。引导和鼓励养殖节水减排改造,制定养殖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和清洁生产操作规程,逐步淘汰废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方式。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和外海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设备,加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养殖废水净化设备、浅海滩涂养殖采收机械等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


2
调减控制捕捞业


优化捕捞空间布局。调减内陆和近海,逐步压减国内捕捞能力,实行捕捞产量负增长,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逐步压减“双船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网”等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破坏性大的作业类型。积极推进长江、淮河等干流、重要支流、部分通江湖泊捕捞渔民退捕上岸。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切实加大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力度,执行海洋渔船“双控”制度,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逐步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创新渔船管理机制,加强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进一步完善捕捞作业分区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渔具准用目录的制定,严厉打击“绝户网”等违法违规渔具。


3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加工业向海洋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领域延伸。推进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提升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冷链物流体系利用效率,减少物流损失,有效提升产品品质。稳定并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水产品品牌建设。加强渔业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品牌认定,加大品牌保护,提升渔业品牌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品牌评价认定、品牌促进、品牌保护和品牌推广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认定办法,组织开展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和保护活动。鼓励水产品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开展水产品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提升水产品外贸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扩大出口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水产品贸易博览会,扩大中国水产品的影响。

发展新型营销业态。鼓励发展订单销售、电商等销售模式。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加工品开发研究,拓展水产品功能,引导国内水产品市场消费,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营房。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渔业重要文化遗产开发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建设美丽渔村。加强休闲渔业规范管理和标准建设,深入开展休闲渔业品牌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休闲渔船及装备,加强和规范休闲渔船及装备的检验和监督管理。积极培育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业态,引导带动钓具、水族器材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推进发展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促进休闲渔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4
大力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建立和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开展限额捕捞试点。完善并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珠江禁渔等制度。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监督落实补救措施。积极推进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强化和规范保护区管理,切实保护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

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实施中华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修复中华鲟、江豚的关键栖息地与洄游通道,建立迁地保护基地和遗传资源基因库。开展长江流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推进渔民“退捕上岸”,逐步压减捕捞强度,推动长江全面禁渔。加快划定长江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红线内涉水工程和水域污染事故查处。

发展增殖渔业。制定增殖渔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适用于渔业资源增殖的水域滩涂。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加强增殖放流苗种管理,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强化监管,确保增殖放流效果。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推进以鱼净水,促进湖库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修复协调发展。

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救护快速反应体系,对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制定重点濒危水生生物保护计划,加大中华白海豚、斑海豹等极度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实施专项救护行动。强化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科学开展繁殖增殖,规范合理利用,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


5
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优化远洋渔业产业布局。控制远洋渔船总体规模,稳定公海捕捞,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积极开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

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鼓励远洋渔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社会认知度,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管理规范、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促进远洋捕捞、加工、物流业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构建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培育和打造远洋渔业的知名品牌。加强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夯实远洋渔业后勤保障能力。

积极开展水产养殖国际合作。发挥我国水产养殖的技术优势,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远洋渔业企业,通过租赁水域、援建水产养殖设施、开展渔业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水产养殖基地。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完善技术输出服务体系。


6
提高渔业安全发展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渔业安全“网格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文明渔港”创建和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逐步推行渔业安全社会化管理。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渔业安全应急预案,开展渔业海难救助演练。积极引导渔船编队生产,鼓励渔船开展相互支援和自救互救。加快建设渔船信息动态管理和电子标识系统,尽快普及配备渔船救生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卫星监控系统、渔船通信设备等安全设施。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管结合,推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严格投入品管理,规范养殖用药行为,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严打违禁药物使用,继续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水生生物安全。强化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渔业官方兽医制度,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做好渔业乡村兽医备案和指导工作,壮大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推进创建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加强病死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能力建设


(一)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水产品稳定供给,优化水产品供给结构。

(二)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推广服务,提升渔业标准化水平。

(三)提升风险保障能力。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加快渔船更新改造。

(四)提升依法治渔能力。严格渔政执法,提高渔政执法能力,加强渔政执法保障。

(五)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渔情监测与经济分析水平,提升渔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提升共享富渔能力。保障渔民发展权益,推进渔区社会建设,积极推动渔业扶贫。




区域布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步优化渔业产业区域布局,建立协同发展产业格局。


渤海区


以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等为重点,建立特色产业带、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基地。提升现有渔港等级,建设环渤海渔港经济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海洋牧场建设,逐步修复渤海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功能。


黄海区


逐步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苏北沿海为重点的水产品生产、冷链物流和加工出口基地。合理布局新建渔港,建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苏北沿海渔港经济群。尽快建成黄海北部、胶东半岛、海州湾三大海洋牧场示范区,保护黄海北部、石岛渔场、吕泗渔场的生态环境。


东海区


依托上海自贸区、舟山群岛新区、福建自贸区,建立水产品生产、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工出口园区和冷链物流基地。合理布局渔港,提高防台风能力,建设浙江沿海、福建沿海渔港经济群。逐步形成以舟山群岛、南麂列岛、平潭岛等为重点的海洋牧场示范区。


南海区


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建立以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环北部湾为重点的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密渔港布局,建设广东沿海、北部湾、海南岛、西南中沙渔港经济群。依托南沙渔业综合补给基地,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平台。逐步形成粤东近海、珠江口、粤西近海、北部湾、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域、三沙海域等海洋牧场示范区。


黑龙江松辽流域


建立以辽河口、鸭绿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牡丹江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和面向东北亚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重点保护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牡丹江、嫩江等重要江河及呼伦湖、贝尔湖、兴凯湖、查干湖、松花湖等湖泊特有鱼类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


黄河海河流域


建立以大中型湖泊水库、沿黄滩地、渭河、汾河、河湟谷地等区域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重点保护黄河干流及支流、微山湖、东平湖、白洋淀、乌梁素海、衡水湖、密云水库、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湖泊水库增殖渔业。


长江流域


以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三峡库区、四川盆地为重点,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云贵高原和西南诸河特色渔业。加强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建立以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高宝邵伯湖、洪泽湖、巢湖、江汉湖泊群、华阳湖泊群、云贵高原湖泊等为重点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系统。建设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千岛湖等生态渔场。


珠江流域


逐步形成以西江流域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建立以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为重点的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


新疆区


推动建立以冷水性鱼类开发为主的北疆特色经济鱼类产业带和以土著鱼类开发为主的南疆特色渔业产业带,逐步建立以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赛里木湖、乌伦古湖等为重点的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体系。


青藏高原


做好三江源保护,重点保护高原特有鱼类,逐步建立覆盖三江源、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尼洋河、麻曲河等重要水系的生态保护体系。


重点工程
(一)现代渔业种业提升工程
(二)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
(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能力提升工程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五)渔政渔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六)渔业装备现代化与安全保障工程
(七)远洋渔业综合保障工程
(八)渔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提升工程
(九)智慧渔业引导工程
(十)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工程


本文来源于全国渔业报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