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达岛进入雨季,由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栽培的农作物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假以时日,这片试验田培育的农产品,将让加勒比地区人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这里还将为当地培训更多农业人才,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里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印度大学共建,中农富通提供总体规划设计及技术支持的“中特农业创新园”。
目前,农业创新园正在进行第一期试种实践。在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温室内,一排排蔬菜瓜果不再需要等待时令生长,而是依循中国专家安排的进度,开花、结果、成熟……
“自去年10月正式开园至今,我们在这里已经培育了西红柿、黄瓜、辣椒、甜椒、甜菜、油菜、西瓜等,总计近20个品种,全部来自中国”,中农富通技术服务人员曹文龙说,“像这样的温室种植,在特多尚属首例”。
曹文龙还介绍,特多土壤较为肥沃,但雨水多、温度高、湿度大,且人力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农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和产量不高,因此温室种植的农业生产模式,很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再加上更加精细、精准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园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要比当地高出很多。
从前期温室建设、园艺栽培,到后期系统维护、经营管理、技术指导,曹文龙全程参与。他手中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每一页纸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各项数据和种植进度。曹文龙还带出了一批当地的 学员,不久以后,学员将负责在当地推广中国农业技术。
“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在这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食品和农业学院院长艾萨克·贝克莱说,“现阶段中特农业创新园主要是引入中国的技术和新品种,除了温室中的蔬菜瓜果,大田作物方面,目前也在尝试一些玉米品种的种植。”
贝克莱表示,因为当地急需农业人才,除了再派学生到农业创新园接受培训,西印度大学还希望有机会将该校毕业生送到中国攻读研究生,学成后回国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西印度大学在加勒比地区的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都有分校,今后还要把中国的技术和品种推广到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
中国驻特多大使黄星原表示,农业创新园的建设符合特多振兴农业、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将成为两国开展农业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特多乃至加勒比地区的首个农业创新园,希望它能发展成一个地区标杆,切实在当地起到示范引领、带动农业发展的作用。”
特多是岛国,食品依赖进口,面临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中特农业创新示范园的建立将带给特多农业革命性的变化。
中特农业创新园占地200英亩,是中农富通支持国际农业合作的项目之一,包括五个子项目,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规划编制,农业设施设备设计选型及现场指导安装,高效栽培模式展示,蔬菜品种引种,玉米品种引种筛选与引种等。
2014年2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简称特多)比塞萨尔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与特多共和国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校长Sankat共同签署“中特农业创新园”项目框架协议。同年12月,两校共同签署项目执行协议,特多驻华大使Chandradath Singh、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王鹰等见证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通过双方合作建立示范园,展示、示范和推广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设施水平,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的组织模式,探索我国农业“走出去”新模式及加勒比海农业发展模式,密切服务中特两国乃至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外交大局。
2015年10月22日,中农富通总经理张天柱受邀与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农业部相关领导一同参加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举行的“中特农业创新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园仪式及相关活动、会议。姜沛民书记在开园仪式做了发言,姜书记指出,“中特农业创新园”的开园标志着习近平主席对特多访问所缔结的两国文化和科技交流,是继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之后的又一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