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简称特多)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南端,与委内瑞拉隔海相望,全国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气温在20-34℃,全年可被划分成两个季节:1月至5月为旱季,6月至12月为雨季。
尽管特多国土面积仅有五千多平方公里,但这个岛国可谓“地小物博”,不仅拥有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世界最大的天然沥青湖,还是世界最大的氨肥和甲醇出口国,是英语加勒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特多曾是农业出口国,由于油气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农业逐渐被忽视,致使目前该国约90%农产品依赖进口。现今,特多的农业以甘蔗和蔗糖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咖啡、可可、柑桔、椰子和水稻等。
背景:
纵使加勒比海地区大部分农业处于停滞或衰落阶段,但农业仍然是当地就业的重要解决者、进口通货膨胀的局部缓冲剂以及低收入群体的食物提供者。现阶段,该地区农业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油价上涨、农产品产量低、科技创新被忽略、都市化、国内灾难、干旱、全球食品危机、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农业创新体系”(简称AIS,是由组织、公司、个人组成的,结合研究院所和形势政策,将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组织形式应用于经济领域的一种盈利方式)的加入并发挥作用。
基于此,为创新特多农业开发模式,加强中国和特多双方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中特农业创新园应运而生。园区由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印度大学共同建设,集中展示、示范和推广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设施,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的组织模式,是中农富通探索我国农业“走出去”新模式及加勒比海农业发展模式的典范。同时,作为中国与特多文化与技术交流的硕果,园区受到两国外交部门的高度支持和认可,它将成为辐射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高科技示范中心、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切实引领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密切服务于中特两国乃至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外交大局。
建设:
中特农业创新园占地200英亩,该项目包括五个子项目,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规划编制,农业设施设备设计选型及现场指导安装,高效栽培模式展示,蔬菜品种引种,玉米品种引种筛选与引种等。从前期的规划设计、温室建设、园艺栽培,到后期的系统维护、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中农富通的技术专家全程参与。
2014年2月,在特多比塞萨尔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与特多共和国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校长Sankat共同签署“中特农业创新园”项目框架协议。同年12月,两校共同签署项目执行协议。
为使园区的规划更贴近特多的地方条件与需求,专家教授组先后四次赴特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2015年7月,在工程材料与中农富通技术专家相继抵达特多后,项目建设正式开始。温室及相关工程现场布局、土建、两个单栋拱棚与一个连栋拱棚的安装、温室育苗、种植等一系列工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历三个月的施工建设,中特农业创新园,这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特和2014年时任总理的比塞萨尔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农业领域合作达成共识的具体落实,于2015年10月21日在当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
现状:
在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温室内,一排排蔬菜瓜果不再需要等待时令生长,它们依循着技术人员安排的进度,开花、结果、成熟……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还极大地扭转了当地人民对温室的错误认知——温室中无法成功栽活作物,其实是因花粉粘滞、缺乏授粉介质、管理技术不到位等诸多因素而导致技术层面的错误认知。
“自去年10月正式开园至今,我们在这里已经成功培育了西红柿、黄瓜、辣椒、甜椒、甜菜、油菜、西瓜等近20个品种,它们均来自中国,”中农富通技术负责人曹文龙说,“像这样的温室种植,在特多尚属首例”。
“特多土壤较为肥沃,但这里雨水多、温度高、湿度大,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农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和产量不高”,曹文龙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情况了然于心。他认为像温室种植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很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加上我们更为精细、精准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园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明显比当地高出很多。由于蔬菜产品质量好,每周四在学校的售卖深受大家欢迎,基本都是排长队等候。”
据了解,因为中国的农业技术与作物品种在特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现阶段中特农业创新园主要引入的是中国的技术和新品种,除了温室中的蔬菜瓜果,在大田作物方面,目前正在积极尝试一些玉米品种的种植。
6月,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岛进入雨季,在中特农业创新园已经建成的三座现代化温室大棚中,由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栽培的农作物正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假以时日,这片试验田培育的农产品,必将让加勒比地区人民的菜篮子更丰富。此外,希望园区的示范推广效用能够被进一步发挥,帮助当地人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育更多农业人才,给特多农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推动特多完成从农产品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型国家的转型。祝愿这个特多乃至加勒比地区的首个农业创新园,能辐射带动更多地方的农业发展,成为地区的标杆、全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