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八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助力乡村振兴,构筑城乡融合新空间”专题研讨会上,扬州大学副教授、苏中(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桂杰作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乡土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报告。
宋教授首先对乡村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10年段来梳理,第一阶段从1980年到1990年,是乡村工业化模式,这一阶段以工业化的目标来解决乡村的问题,用工业化的思路去看待乡村。第二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以城镇化为主导,这一阶段表现出产业衰退,迁并重组。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以2005年为时间点,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指引,我们开始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积极成就,如开创了政府+农民共同建设的新村建设模式;全面加强了乡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覆盖;改变了乡村无规划、无序发展状态,村容大为改观;等等。但也有其现实困境,存在过于热衷“美化运动”,乡村特色丧失,“补给”依赖、“造血”不足等问题,难以实现乡村复兴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最终目的是让乡村回归乡村,乡村不再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附庸,而是一类富有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充分利用乡村价值优势,落实乡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转型来争取与城市对等的话语权,形成“乡-城”互补互动格局。
乡村振兴有两大任务,一是乡村特色经营,即挖掘乡村本土文化和景观特色,体现自然的美与文化的美,与城市的景观和风貌要有巨大反差;二是制度创新,即重振村庄自治体系,探寻多元化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
接下来,宋教授分享了近年来苏中地区乡村文化调研的成果,主要对扬州、泰州和南通等地的乡村文化活动主题、依托的产业、文化设施与服务类型做了详细的梳理,又以扬州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南通海门市包场镇灵树村、泰州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为案例讲解了乡村文化建设。
基于以上乡村文化调研分析,宋教授提出乡村振兴下的新乡土文化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在逐渐的消失或者衰败,乡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名人传记、古建遗存、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我们要挖掘和发挥它的特色。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乡土文化应该形成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从原真性保护、文化挖掘、文化创新方面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核与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她分享了台湾乐一村谷粒文化节的案例。
最后,宋教授总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要关注的新乡土文化建设,新乡土文化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新,要注重它的形也要注重它的内涵。
农业规划咨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田园综合体规划、农业(旅)综合体规划、国家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规划、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农村一二三融合规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
座 机:010-62335590
晋老师:130211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