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17日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终身追责”制,并强调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官员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此次,中国官方将官员“乌纱帽”与生态环保直接挂钩,旨在加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办法》自2015年8月9日起施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政治局第六次全体学习、到海南考察调研、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等多个场合深入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内容。
如今,各地积极开展对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8月15日,《求是》杂志刊登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撰写的,题为《以“四个全面”为指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文章。从理论到实践,以“四个全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讲话。接下来,小编择其精要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全面认识、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思想方法,辩证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深刻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再探索。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产力理论。习近平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习近平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生产力范畴,揭示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这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史上,还是第一次。
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这说明,生态文明符合人类文明演进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对生态与文明关系以及人类发展阶段的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行动纲领,使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道形成“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鲜明特色。“五位一体”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性的变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已经进入一个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生态环境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饱含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他关于“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论述,把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期待结合在一起,是人民主体性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生动诠释。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论述饱含着辩证思维的鲜明特点。他主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他用鲜活的语言指出,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单独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红线是不能超出的界限、不能逾越的底线。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底线思维为指导,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三、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各项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战略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动力、根本保障和前进指引。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现实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解决生态建设落后问题关键在深化改革。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要协调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以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科学立法,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推进严格执法,要彻底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执法方式。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改变环保案件取证、诉讼、执行、法律适用等难题,增强环境公益诉讼的比重。
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强调,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保证。党要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工作。为了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改进工作作风,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杜绝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摒弃拍脑袋做决策。对环保领域的腐败和不作为现象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