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之势可谓迅猛。设施农业不仅在缓解“菜篮子”产品供需不平衡方面功不可没,也是拉动就业、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我国设施农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障碍。中国设施农业应该走出自己的特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既是“菜篮子”,又是“钱袋子”
我国是设施农业生产大国,从面积和产量来看,中国设施农业均位列世界第一。随着设施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产量和效益也在提升。
以设施蔬菜的发展为例,可以说,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成为中国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曾表示,“目前全国蔬菜年产7亿元 ,其中设施农业贡献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设施农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悉,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可解决2580万人就业,创造约150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棚室建材产业、农膜产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发展面临障碍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以“高投入”求“高产出”,这种思路在设施农业中尤为明显。为追求产量,有些设施农业的生产盲目施用化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形成了面源污染,也使农产品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而重茬连作也成为影响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瓶颈。同时,由于棚室内温差大、湿度高等原因,病虫害也非常容易在大棚和温室内发生。
此外,在设施农业的发展中,还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体系。与设施农业先进的国家相比,无论是集约化育苗,还是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国设施农业仍有一段差距。
走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发展道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设施农业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正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并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是设施农业比较先进的国家。
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马承伟表示,我国设施农业绝大部分是简易设施,技术装备较简陋,应多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当然,也不可“照搬照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斌提出,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应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发展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邹志荣教授认为,要实现中国设施园艺产业下一步的转型升级,首先要进行的是“棚室结构的升级”,其次是管理上“逐步走上自动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单产的提高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设施的基础之上的,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要标志。设施农业能够对土地生产效率、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具有较高的集约化,其技术含量较高,具有高产高效、节能节水等特点,且抗风险能力比传统农业种植强,从而增加了农业的效益及产品竞争力,明显优于传统种植效益,这是新时代对于新型农村经济的要求,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立足市场,应对激烈竞争的选择,保障农产品供给及农业的发展,同时设施农业也是农业创收的重要手段,是对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