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浙江:农业“两区”出“三新”
发布时间:2015-12-27
访问量:

传统农业的最大弊端在于规模小而分散,市场化程度低,无法适应现代经济运作模式。破解这些瓶颈制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在2010年作出重要部署,决定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的主战场、主平台和主抓手。5年多过去了,浙江“两区”建设成效如何?

  要素集聚,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浙江人多地少,如何将分散、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起来,是横亘在现代农业前的严峻课题。现实可行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创建统一平台,借鉴工业园区的打造模式,通过提供政策和服务,将人、财、物等农业生产要素集聚起来,以破解困境。

  按照功能定位,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在开展多年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基础之上,今后更注重集中规模生产、基础配套设施的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则主攻高产高效,依托前期培植的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与产业群,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打造产业布局更为集聚、产业链条更为完善的现代园区。

  谁来建?浙江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则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等职责。怎么建?浙江从顶层设计入手,整合农林牧渔与发改、国土、科技、交通、金融等部门资源,凡是涉农的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统一向“两区”倾斜集中,实现“一个池子蓄水”。

  除了统筹政府资金,浙江还创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每年举办招商对接活动,吸引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两区”建设。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要素集聚后的农业“两区”,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一举解除了主体入驻的后顾之忧。5年多来,浙江“两区”累计投入资金495亿多元,其中社会资本超290亿元。

  生态循环,树立绿色发展新标杆

  应对农业资源短缺的现实状况,2010年,浙江还同时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源头控制投入、过程清洁生产、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以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作为现代农业的新高地,“两区”自然首当其冲,为浙江发展绿色农业树立新标杆。

  围绕“两区”建设,浙江利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延伸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肥药减量和统防统治技术,以实现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针对园区内的畜禽养殖,浙江注重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通过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在“两区”中率先构建绿色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在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浙江还在“两区”探索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现在不少农产品只要一扫二维码,其“前世今生”全知道。严格监管之下,浙江“两区”所产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质量安全有保障,品牌自然得以壮大。数据显示,浙江“两区”内认定的“三品一标”基地已超过540万亩。

  今年,浙江农业“两区”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实施产品质量、生态循环等六大提升行动,以全面提升发展层次。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建成57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795个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已成“两区”标配,引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三产融合,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

  归根到底,“两区”建设的目的还在于增加产出和效益。对此,浙江的路径是通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实施中,每个县域的“两区”重点选择几大优势主导产业,在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上精准发力,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来联结前端。如此一来,农户只需按照标准生产,对企业来说,既解决了原料供应,又能确保质量安全;对农户来说,收益则有了保障,还能稳步提高,真是一举多得。至于后端的产业链延伸,农业龙头企业更具优势,也因前端生产有保障,其有更多精力致力于品牌营销、贸易流通等来开拓市场。

  现在,浙江各地都在重点扶大扶强领军主体,以打造一批集种养、加工、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根据计划,到2017年,利用“两区”平台,浙江将形成50条总产值达800亿元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在三产融合中,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业态,近年来势头渐猛。发挥农业“两区”生产、生态和景观功能,浙江通过农旅结合,让美丽田园衍生“美丽经济”。去年,浙江的休闲农业实现产值160亿元,直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50亿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40多亿元。

  浙江农业“两区”三产融合的经营模式,为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活力,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数据显示,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单产比周边高7%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亩均产值比周边地区高30%以上。去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73元,较2010年增加71%。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