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农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思路,精心谋划、开拓创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开创了“三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01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31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0元,比上年增长11.0%。
近年来,谯城区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蔬菜、果树和苗木花卉等规模种植,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80万亩,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3万亩,药食两用养生蔬菜基地3万亩。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1个,该区被全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品牌蔬菜生产基地。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区新增规模养殖场户 210家,规模化率83%。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7.5万吨,总产值30亿元。积极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十八里镇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古井镇吕楼村、五马镇吴小阁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达3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2个,市级24个。该区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举办了“桃花节”、“芍花节”、“梨花节”、“采摘节”等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鼓励新型农民创业发展特色产业,为该区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亮点。区财政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制定了《谯城区推进南部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奖补办法》和《谯城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扶办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蔬菜、林果及苗木花卉产业。 2016年全区规模化结构调整面积72890亩,其中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14647亩,蔬菜基地10405亩,林果规模基地31488亩,苗木花卉基地21360亩。培训150人名农村实用人才、280名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区新增农民合作社610家,家庭农场110家。组建粮食、中药材农业产业联合体3个。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和农村产权产易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5万亩,总面积达86.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1.5%。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规模优势和效益,加快十河、十八里、张店、大杨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产业发展区、加工功能区、休闲观光区、新村社区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示范区。大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省级年度考核验收。积极创建国家级整建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古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和建设,古井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谯城区农业生产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目标,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服务农业生产。
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科技自然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该区加强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粮食绿色增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组织215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每个农技人员包一个村、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到位率。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引导发展农机、农资、植保、信息、营销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13家、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30个,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该区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84.2%,其中小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111.2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0.6%;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79.6万亩,占玉米面积的75.8%;大豆秸秆直接还田 28万亩,占大豆面积的98%。实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项目,切实抓好“三推三节”技术推广,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和使用次数,全区粮食作物绿色防控面积40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230万亩,种肥同播种面积210万亩,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
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增效日益显现。去年粮食播种面积258.8万亩,平均单产493.4公斤,总产127.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21.1%和21.7%,实现了“12连增”。全区128.8万计较小麦平均单产516公斤,105万亩玉米经省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产516.2公斤,创建吨粮区达标。
谯城区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区),建立完善区、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去年新增8家“三品”认证单位,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品种,绿色食品认证10个品种。抽检蔬菜样品 3000多个,检测合格率达99.8%。开展“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畜禽养殖投入品和畜产品检测。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市场182个,立案9卷,结案9卷,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全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7家,市级103家。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20家,全年总产值可达320亿,位居皖北22县区第1位。全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6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9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企业4家。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企业完成加工产值58亿元,增长18.1%。中药产业园年产值达190亿元。大杨粮食产业园初步形成粮油、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区,全年产值达65亿元。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5年,受亳州市谯城区农业委员会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规划所) 承接《亳州市谯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谯城区5万亩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20年)》和《谯城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规划设计工作,并于2016年1月7日-14日,组织专家及规划团队对谯城区各乡镇街道及周边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及项目研讨。
项目调研启动会
项目组在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