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上李金早提出九大目标、十大突破、八大误区等理念;会议还肯定了五种典型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激发了社会和市场投资热情,扩大了旅游投资的综合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促进了全域旅游示范区所在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带动当地投资的重要引擎。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瞄准“九大目标”
李金早提出,推进全域旅游要瞄准“九大转变”目标:
一是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七是从景点景区内部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从低效旅游向高效旅游、从低层次旅游向高层次转变。
实现“十大突破”
李金早强调,全域旅游要突出重点,实现“十大突破”:
防止“八个误区”
李金早要求,在当前各地发展全域旅游热情高涨的时候,我们也要防止“八个误区”:
一是防止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
二是防止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
三是防止粗暴克隆,低劣伪造;
四是防止短期行为、盲目涨价;
五是防止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
六是防止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
七是防止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
八是防止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五种典型模式
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充分肯定。
1/ 龙头景区带动型
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2/城市全域辐射型
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3/全域景区发展型
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4/特色资源驱动型
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其典型代表有:重庆武隆、云南抚仙湖、贵州花溪等。
5/产业深度融合型
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文化、商贸、科教、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科研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典型代表有:南京江宁区、北京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