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而农村电商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更是带动了农村经济。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发布和查询农产品的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这种形式凭借其优势快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6042亿元,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779亿元,服务型网络零售额2264亿元。全国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746亿元。农村网络零售增速高出城市2.16个百分点,在全国网络零售额中占比提升至17.43%。其中农村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9亿元,占比已经达到28%,高出农村在全国实物型网络零售额中占比13.6个百分点。
近两年以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农村市场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布局,涉农电商的融资总额也快速增长,这些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全国农村实物型网络零售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服装鞋帽、家装家饰、3C数码,2016年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合计占比44.29%。
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行业排名依次是水果、茶饮、草药养生、粮油、坚果、畜禽、水产、蔬菜、花卉植物等,其中,前三大行业合计占比56.11%。
国家已经确立了2020年全面消除极端贫困的战略目标,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在扶贫减困过程中屡创奇迹。全国各地探索出了多种方式,有的立足山区,有的扎根边疆,有的探索农旅结合,有的尝试消费引领,为更多贫困地区的消贫致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产业园的聚集,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策划运营、金融服务机构、政府支持机构等各种组织的出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
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标准认证难,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较少,“三品一标”农产品也是鱼目混珠。
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滞后,难以按时保质地将农村生鲜产品配送到客户需要的地方,物流配送体系需要完善。
农村电商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完善,薪资待遇不佳等因素,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电商供应链各环节的互动联合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
互联网+”是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要做好“互联网+”现代农业,必须要冷静思考,不断总结。
李克强总理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都作出部署安排。农业部发布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接下来就是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如何去贯彻落实,让基础群众能切身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政策红利,让市场主体把握产业政策实现腾飞。总之,最终要避免“好政策”成为“好的政策”。
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之时,让很多人觉得电子商务是万能的,一“电”解千愁。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据报道,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因此,“互联网+”现代农业不能只注重线上技术的使用,重点在农业,要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去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让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总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术进步是万万不可能的。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强调,工业化对于国家强大至关重要,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农业也是实体经济,是国家稳定和强大的根本。实体农业关乎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业部屈冬玉副部长指出,要统筹线上线下农业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三农”工作融合。因此,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兴未艾之时,我们不能把“线上”农业吹上了天。切记,“线下”实体农业是根本,技术是手段,没有实体农业,“线上”农业就是无本之木,万万不可忽视了“线下”实体农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其实就是政府与市场定位失衡的间接反映。“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信息经济的一种形式,具有高度市场化和生态化的特征,但农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生产周期长、依赖自然因素、含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需求弹性小、市场风险大、需要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壁垒低、经营规模小等特征,所以更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和引导。“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要落地生效,就需要正确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把政府在做好政策指导、资金引导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投资高回报低、市场不愿意进入的领域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感。同时,在PPP项目推进中,政府要加大“互联网+”现代农业项目的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农业是有生命的行业,农业信息化不能照搬工业信息化的标准。做好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可以有效降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成本,大幅提升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效率,更好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标准助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同时,还要建立明确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以目标为导向,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指标体系来引导市场主体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的大潮已经到来,给农业实现跨越、赶超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凡益之道,与时谐行”,一场以互联网为主要动力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的同时,政府和市场要“且行且思”,准确把握“三农”特点,推动互联网成为农业现代化征程上的新引擎,驱动和引领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之路上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