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空间组织及用地方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7-04-07
访问量: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1985年,成都市郫县农科村的徐家大院开展农家乐,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帷幕。

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9.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93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人,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已成为我国现有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融合阶段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空间创新


1
空间组织创新


(1)引导集散分流,实现多头并进

针对旅游高峰期人流太过集中的问题,可采取客群细分与分流方式,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快慢结合、层次清晰的交通路网体系合理划分旅游功能空间和发展组团,全域设立多个“快旅慢游”交通进出点和集散点,内部采用多种慢行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行、漂流等,实现多头并进,互不干扰的旅程组织策略。

(2)开发不同旅游产品,优化空间组织

通过开发一系列吸引物级别的乡村旅游产品,以这些核心产品为增长极,引导关联度高的旅游业态围绕其集聚,在空间上形成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内的若干主题发展组团,从而丰富游客选择,令其各得其所,有效降低游客集中度,最大限度利用全域适旅空间,实现空间布局优化。

(3)打造环游线路

在乡村旅游的空间组织上,可以因地制宜地规划环线交通(游线),以方便交通组织和游客游览,显著提升游客通勤效率和扩大其通勤空间范围,并令游客行程更加便于预测和管理。在环线内宜开通旅游公交服务,串联所有重要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和食宿购娱服务场所。

 


2
空间结构优化


(1)因地制宜,不拘泥于空间结构

在乡村旅游片区的空间结构上,可“化有形为无形”,不拘泥于城镇规划理论上的“规整”结构形式,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建设示范点,并充分吸纳原住居民出于实践积累的合理建议。

(2)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大分散、小集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第一产业,走向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小城市甚至乡镇居民的休闲需求日趋增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要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相对应区域调整镇村农林的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就地转型发展,最终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形态。

(3)空间分布上,推进圈层化发展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出行距离持续扩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可从城市近郊逐步向车程1-2小时左右的城市外圈层发展,甚至依托高铁网络,吸引中程都市客群来访。这要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对于目标市场的定位更加准确,针对客群需求特征,依托不同距离的空间圈层,培育和集聚最为适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用地方式创新

1.创新城乡土地流转,采用土地银行的方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地区,可采用“土地银行”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指标的自由流转、质押和融资。这对于农户获取启动资金自营个体旅游项目和专业企业规模化获取土地用于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而言都具有现实意义。

2.建立以土地股份为基础的合作社,集中土地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可以建立合作社,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进行股份合作。这样可以使土地集中经营、高效经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这种方式,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方法科学,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保障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本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鼓励使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应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引导具备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专业企业更多投入。由此,最大限度降低用地成本,合理引导要素流动,发挥闲置土地的经济价值。

4.支持使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废弃园地、林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令大量农民进城买房,农村房屋闲置,田地疏于管理。实际上,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后,闲置下来的村庄农舍、废弃林园等恰好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空间。对这些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指标整理和农林复垦,并根据旅游产业经营需求合理配置建设用地指标,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招商效率与质量。

5.对现状效益不理想的集体用地,可采取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对现状用途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集体用地,可采取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统筹盘活这些存量集体土地。如此,一方面,可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迁移部分农户的住宅、承包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集约化发展,便于个人或企业经营管理。

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图片和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友好处理!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