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六个方面提供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7-04-18
访问量:

20世纪中期,都市农业率先兴起于欧美、日本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始探索都市农业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后,中西部地区也逐渐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都市农业已成为服务城市多元功能诉求、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让城乡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非常重要和值得推广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之路。

从各地都市农业发展实践来看,不同地区经济基础、社会水平、自然条件不同,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这些模式的选择总体上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大多数城市正处于都市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实践模式还不太成熟,尚存在如发展模式雷同,缺乏区域特色;普遍偏重于经济功能,其他功能重视不够;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现有模式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

结合都市农业当前发展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都市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

 

1、发挥不同区域的禀赋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这些城市规模不一的地区所涵盖的农业都是属于都市农业范畴。而且,这些城市分布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几大不同区域,其都市农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发展模式也应体现自身实际和禀赋优势。


1


            对于城镇化水平较高、资金和技术等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可以发展节约土地的高附加值的外向开放型都市农业;


2


            对于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可以发展“三不牺牲型”都市农业,即不牺牲农业与粮食、不牺牲生态与环境以及不牺牲农民利益;


3


            对于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型都市农业;


4


            对于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的东北地区,可探索高效设施型和特色精品型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2、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对接

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将都市农业发展作为城市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远郊,以发展绿色生产、休闲旅游型都市农业为主;
在城市中郊,以发展籽种繁育、设施高效、产品加工型都市农业为主;
在城市近郊,以发展生态绿化、教育示范型都市农业为主;
在市区,可以积极探索适合于屋顶、阳台、庭院的微农业,并鼓励新建学校、小区的绿化与农业种植相结合。


鉴于都市农业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空间距离比较短,可尝试发展短链农业、开发短链食品、建立生态直销店等,通过缩短产业链条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于城市废气和垃圾带来的严重污染,可以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利用处理后的城市废气、废弃热能等为温室设备提供照明和能量。

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都市农业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把静态的农业部门转化为现代的、动态的农业部门的问题,而是要设法在与其他产业和部门一起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加速农业产出和生产率的增长。

与传统农业主产区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同,都市农业区应着重拓宽农业产业范围,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层次,促进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健康餐饮、文化教育等产业结合,促进农业开发与创意设计、产品加工、金融投资、信息技术等产业结合,打造强集聚、强带动的农业总部经济,为市域、省域乃至全国农业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形成一二三产的相关产业组织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

4、注重多功能开发和拓展

都市农业除了提供产品、纤维等商品外,还具有与生态环境、农业景观、生存就业、食品质量卫生、粮食安全保障、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动物福利等非商品产出相关的功能。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和都市农业发展的深化,其功能也需不断拓展,今后应逐步加强农业景观、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不断优化都市农业在食物保障、就业增收、出口创汇、生态保育、旅游休闲、体验参与、科普教育、健康养老、公益事业、文化传承、防御灾害等方面的多重效用,比如在农场开办幼儿园、福利院、养老院,设立动物保护基地,为退休人员、残疾人等提供就业和疗养机会等。通过挖掘、拓展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积极发展新的产业形态,赋予都市农业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生态价值,改变和摆脱传统农业弱质低效的局面。

5、吸引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利用现代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和较高的比较利益,吸引、推动社会各方对都市农业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一是基本的都市农业经营、投资主体,包括农户、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工商企业等;
二是政府,都市农业的社会、生态、文化功能,使其具有难以替代的公共产品和社会公益的性质,这些非经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支持;
三是城市居民、社区,通过市民或社区积极参与都市农业生产过程,形成城市与周边农村互动互助的氛围;
四是农业职业经理人,依托都市农业显著的区位优势,吸纳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热爱农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到都市农业的管理和生产中,为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无限活力。


6、加快科技创新的深度渗透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引领和示范,这就需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发挥大城市的人才优势,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都市农业的渗透、融合,推动农业生产、产品流通、营销手段、质量追溯、科技推广、管理决策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改造升级。

可以预见,高科技渗透下的都市农业将不再是非标准的初级自动化控制的温室大棚,而是精准的高级智能化控制的现代温室和植物工厂,其显著特点是技术成套、设施完备、生产规范、产量稳定、质量安全,是具有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智慧农业体系。

 

总结



都市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模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发生改变,基本不存在一个通用且有效的都市农业实践模式。换言之,都市农业的发展没有标准模式,也没有最佳模式,只有合适模式,现实实践中,往往是几种不同模式交叉进行,共同构成都市农业发展的复合模式。可以预见,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融合的深度化、功能效用的多重化、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渗透的全面化,必将促使相关农业制度创新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更能适合于都市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关阅读:国内五种都市农业典型发展模式,我们如何从中借鉴方式和方法?

本文来源于开放导报,作者:苗洁,图片和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友好处理!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