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研究报告》在第八届现代都市农业高层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创新事业部柴多梅总工正式发布。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也有30多年,大体也可分三个阶段,即酝酿成立期(1980-1990年)、创建成长期(1991-2008年)、二次扩张期(2009-2015年)。1997年国务院批准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农高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6年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成立。经过20年探索,我国农高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简称农高区,借鉴高新区发展模式,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导向,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所创建的产业开发区或产业示范区。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整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中所占比例极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在经济新时期,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定位于依托科技发展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高区建设已成各界共识。
农业高新技术是以农业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处于当代农业科学前沿的、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技术。它之所以被称为高新技术,不仅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高度密集的知识和资本投入,而且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具有产业化后潜在的高收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实现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2017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强调,今年将重点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出台国家农业高新区工作指引,科技部将协同地方重点抓好30个国家农业高新区、3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0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面向基层、功能清晰、创新引领、梯次有序、特色鲜明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一省一农高区、一地级市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县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7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若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建国家农高区,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农业现代化和推动同步小康新引擎的战略举措;是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系统解决区域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城镇村融合、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围绕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农高区)的概念、内涵、发展概况、规划建设思路、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叙述。并引述国内多位专家关于农高区建设发展的观点,对农高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最后选取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农高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展研究报告(2018)》1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全本,请联系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吴老师13910786667(微信)、中农富通长三角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晋老师 18205558686(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