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农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单纯的依靠种植业已经难以维持生活。于是国家提出了,发展规模农业以规模优势来弥补农民收入的不足。随着经历了几次粮食价格低谷期,优势较弱的小农户纷纷离开农业,规模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规模农业的发展,并没有让种植者的收益得到有效的提高,反而因为国际粮食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倒挂,以及国内土地租金相对较高,造成了成本居高不下,粮价下行压力较大的问题。
我们本篇文章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经验,和我们国家的现在农业发展情况对照,为我们农业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希望能对我们农民有所启发。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规模农业成为了陷阱?
我前几天的一篇文章给大家分析了,我们农民要种植多大的规模才能够和工人的工资持平,计算的结果是:以我们黑龙江为例我们需要种植300亩大豆,才可以和年收入40000的工人收入水平相当。我们需要说明的一点问题是,这是在不考虑农业灾害风险因素在内,如果考虑风险因素在内我们就无法谈论规模问题了。
我们的CPI2018年是102%啥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前花100元可以买的东西,现在需要102块钱才能买下来,通俗的说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我们农民在粮食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依靠价格的上涨来弥补CPI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我们只有依靠不断的增加规模来提高自身的优势。
CPI上涨无法通过价格上涨弥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减少成本或是继续的增加种植规模这两个办法解决。我们国家的种植成本主要是两大块,第一,土地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土地的价格很难有效地降低的这个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人工的价格越来越贵这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降低种植成本就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根本就无法降低成本。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增加规模优势来弥补成本上涨和工农收入差距的增大。
美国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规模农业。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实现规模农业?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土地的制约,而是因为种植者保障机制不完善的缘故。我们刚刚说了,大规模种植最大的缺陷就是自然灾害对于我们农民的收益威胁。虽然我们国家有粮食补贴,和保险补贴,但是粮食补贴是价格补贴无法弥补自然灾害风险,而保险只是形式多过实际,对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意义不大。所以我们国家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收入补偿机制和灾害补偿机制,规模农业是无法发展下去的。
规模农业已经面临着困境,我们农民根本无法突破其缺陷,那么我们只有借鉴和我们国家农业情况十分类似的日本农业了。日本农业其实最初也是想要推动规模化农业的,但是日本的农业出现了和我们国家相同的问题,就是地租,所最终日本的规模农业设想也是失败的。日本规模农业失败之后,日本的农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模式。
第一种农业模式就是兼业农民增多,就是一边种地一般打工,这也是我们国家很多的农民选择的生活方式。
第二种模式就是以种植业为基础发展养殖业和果蔬种植。
我们在这里特别的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看到无论是美国的农民还是日本的农民,都没有提到农产品深加工对于农民收益的影响,更没有提到鼓励农民融入1.2.3产业的成果。也就是侧面的说明农民还是无法和老牌的专业流通和加工的竞争,所以我们要警惕不要再基础不稳的时候尝试产业链的延伸。
成功的农业模式其实挺简单的,要不种地打工,要不然种地养猪或是种菜,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结果。无论哪种模式都否定了不加种植规模的设想,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规模农业所低带来的规模陷阱。
农业规划咨询: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一二三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区、乡村体系/村庄、农民丰收节策划落地、农业嘉年华、农业奥特莱斯等。
联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