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12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有关专家及有关地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和经验分享。
本届论坛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思经主持。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国庆,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亘等在论坛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杜志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等发表了学术演讲。
专家学者围绕“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战略”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杜志雄研究员在发言时指出,县域产业振兴应用好六大规律。一是县域发展一定要有人气,没有人气的县域经济难以发展起来。二是资源和要素流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县域资源和要素价值的大小,更决定所能服务产业的拓展能力。当然,这并不是指要把现有的资源都卖给别人、转给别人。三是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半径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市场空间和价值增值幅度的大小。说白了,就是怎么延长工业链和价值链,怎么把远处深山的产品和远在万里之外的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对接。四是农业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发展的好坏,及竞争力的大小,日益决定于由“卖”产品和服务向“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转化力度的大小。这个重点在于转化力度。在发展农村产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卖产品和“怎么生产的”这样的信息充分告诉消费者,这样才能够带来涉农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产品和产业发展效益的大小,根本上体现为产业融合程度(广度和深度)。六是生态绿色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基因和灵魂。
在杜志雄看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技术维度的可持续性问题。即施加于农业生产资料(如土地)上的任何技术措施(如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既不对农业生产资料及其产品质量本身,也不对农业以外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负外部性),从而使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可以连续和重复的过程的措施。
唐忠教授在发言时就居住用地管理制度改革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说,相对城市来说,乡村土地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乡村有时也会感觉到没有土地可用。这正是土地管理制度在发挥作用。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计划指标管理制度,同时可实现增减挂钩下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或者跨区域指标交易。现在,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土地指标上存在某些错位。有的地方每年要花十几亿元购买土地指标,一些城市建设用地处于短缺状态,个别农村地区也是这样,这呼唤进一步推进相关改革。唐忠认为,其中一个重要思路是,既要管理好土地供给,要要管理好土地需求,特别是在需求端和持有端作出某些探索,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国庆致辞。
在论坛正式开始之前,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举办。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国庆在致辞时表示,2019年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近日被研究会评为今年优秀的专委会,一是因为其发展了很多优质高端会员,高端会员数是各专委会里最多的;二是因为其发展的团体会员也是最多的,到现在为止是八个;三是因为其在内部管理方面也非常多彩,为其他专委会树立了学习标杆。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作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作了农业农村战略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他表示,2020年专委会将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研究工作,提供政策咨询,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农产品培育、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战略话题;组织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论坛;开展扎实而专业的深度调研;形成由战略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案例;组织撰写好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方面的论文;加强秘书处的组织建设等。
论坛的最后环节是两场圆桌讨论。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嘉宾分别围绕“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战略”“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和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农业规划咨询: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一二三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区、乡村体系/村庄、农民丰收节策划落地、农业嘉年华、农业奥特莱斯等。
联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