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常州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以构筑“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为重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在总结过去试点示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真正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本文提出今后常州市将重点发展“三大类型”生态循环农业的15种模式。
一、主体小循环类型
(一)种养一体化模式
模式特色:针对周边配套农田、山地、果林或茶园充足的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对养殖粪便通过固液分离,固体部分做堆肥,液体经过氧化塘处理后的肥水浇灌农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和粪便污水“零排放”。根据作物种类和肥料用量,建设田间肥水或堆肥储存池,将肥水、堆肥等有机肥源进行分区储存,方便施用,解决有机肥施用季节性问题。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氧化塘设施、污水泵、固液分离机、肥水的贮存设施、输送设备、田间利用管网与配套设施等。
(二)“种-养-沼”结合模式
模式特色:对畜禽粪便通过固液分离,固体部分做成有机肥,液体部分通过沼气发酵处理,并将沼液通过膜浓缩净化分离后,水质达到生产用水标准,供养殖场循环使用,得到浓缩液进一步加工成商品液态肥,并制作不同作物的专用肥,实现资源化利用和粪便污水“零排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预处理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处理池、多级物净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应池等设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离机、曝气装置等配套设备。
(三)“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
模式特色:针对原有的畜禽养殖场,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采取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等措施,畜禽粪便经高温堆肥后生产有机肥,养殖污水经过氧化塘等处理后浇灌农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离管道系统,购置机械清粪设备、固液分离设备、固体粪便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系统、污水氧化塘处理贮存设施、肥水输送和农田利用设施等。
(四)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
模式特色:采取“种粮+养猪”相结合家庭农场生产方式,养猪产生的猪粪尿在田间发酵池内曝氧发酵,发酵后的猪粪尿作为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的“基肥”或“分蘖肥”,通过淌、喷灌的形式就近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猪场(含棚舍,辅助用房),配以现代化的通风、降温和粪尿收集利用设施,设置田间发酵池、农田利用设施、肥水输送、污水泵等配套设施和设备。
(五)水产生态养殖模式
模式特色:通过构建高效净化湿地生态群落及湿地多效种养模式,创建克藻屏障及人工生态过滤膜系统等工程措施,采用曝气复氧、沉淀、水生动植物净化、微生物分解、基质吸附过滤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养殖池塘生产尾水进行逐级净化,使总氮、总磷、氨氮、COD等污染物有效去除,达到池塘养殖水安全排放标准。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集约化养殖池塘,池塘尾水一级、二级、三级净化系统;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设计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水产生态养殖的节水设备和设施等。
(六)种植业清洁生产模式
模式特色:采用农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实行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制度,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利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示范,有机肥和绿肥应用技术示范,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及其设备,大棚设施与水肥一体化设备等。
常州市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发展模式
二、片区中循环类型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合模式
模式特色:聚焦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坚持“政府支持、片区统筹、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的方式,采用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种养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有机肥加工厂,实行企业化运营,构建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共享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合模式。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选择市场运作主体,制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贴政策;畜禽养殖场粪污暂存设施,粪污转运设备,肥水利用设施;农作物秸秆原料收集、转运、粉碎等设施与设备;有机肥生产加工成套设施设备等。
(二)农业高效节水模式
模式特色:示范推广以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技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灌区配套改造,旱作农业生产区重点发展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和旱作保墒等技术,生态畜禽养殖场重点推广畜禽自动饮水、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技术。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微喷灌、管道输水等设备,水肥一体化的配套设施,排灌沟渠系统、渠道防渗、田间集雨、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生态养殖的节水设备和设施等。
(三)稻田生态种养模式
模式特色:在水网稻田、冬闲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区域,开展稻-鸭、稻-蛙、稻-鱼等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推广与应用,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确保粮食安全,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沟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虫、防害)设施等田间工程,鸭、蛙、鱼等动物的育肥、暂养、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温室车间、检测室等土建工程,及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捕捞、加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四)化肥农药双控减量模式
模式特色: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化肥农药双控减量。开展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施用控释或缓释肥,推广配方施肥,施用商品有机肥和沼液等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肥。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应用,推行杀虫灯诱杀技术,推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推行道路和沟渠边种植香根草,利用其对螟虫的诱集效应进行诱杀,减少螟虫的危害,从而达到控害虫保天敌、保生态的目的。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缓释肥、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等技术示范,性引诱剂产品引进和技术示范,香根草的道路和沟渠种植等田间工程,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备与设施等。
(五)生态休闲农业模式
模式特色:对休闲农庄餐饮服务中的厨房废弃物进行粉碎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生产,或施于农庄周边的园林植物进行景观美化,产生的沼气用于厨房燃料,实现休闲农庄内部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和零排放、零污染。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厌氧发酵装置、沼气池及储气袋、沼液或肥水的贮存设施、输送设备、田间利用管网与配套设施等。
常州市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发展模式
三、区域大循环类型
(一)养殖密集区废弃物集中处理模式
模式特色:对固体粪便采用“粪车转运-机械搅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机肥”的处理工艺,提高肥料附加值。对养殖污水采用养殖场污水暂存-吸粪车收集转运-固液分离-高效生物处理-肥水贮存-农田利用的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粪污暂存设施、粪污转运设备、有机肥生产设施、污水高效生物处理和肥水利用设施等。
(二)秸秆资源化模式
重点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3种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秸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
1. 秸秆肥料化
模式特色:对农作物秸秆采取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堆肥还田等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采取秸秆与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废弃物混合堆沤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械、腐熟菌剂,以及原料收集、转运、粉碎、烘干、翻抛、包装等有机肥生产加工成套设施设备等。
2. 秸秆基料化
模式特色:以秸秆等农副资源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粪、麦麸、豆饼等氮源,生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一定营养的有机固体物料,用于生产食用菌等。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质原料制备车间、基质生产和储存车间、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种制备、灭菌、接种等机械设备等。
3. 秸秆燃料化
模式特色: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颗粒、块状、棒状等成型燃料,或者转化为清洁可燃气体,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能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场、燃料生产加工车间、燃气输送管道系统等设施,粉碎、成型机械和储气、除尘、计量、专用炉具等设备。
(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
模式特色: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养殖场建设相应容积的冷库(冷柜),死亡生猪直接存放冷库(冷柜),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后集中处理,保险公司凭处理中心凭证给予理赔。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能化收集点、专用收集车、干化炉、处理中心用房与场地及配套设施等
(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模式
模式特色:将废弃的农药包装瓶、桶、罐、袋等器具定点回收、分类,并统一进行规范化处置。按照“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主体回收、乡镇属地管理、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机构处置”的运行体系,开展区(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从而减少对周边水体、土壤和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用收集车、储存农药包装专用箱、专用农药标签、处置中心场地及配套设施等;落实回收运输主体和处置单位;做好回收仓储选址。
农业规划咨询: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一二三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区、乡村体系/村庄、农民丰收节策划落地、农业嘉年华、农业奥特莱斯等。
联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